如何進行數據可視化設計 -網上推廣 |
|
之前進行過一個數據可視化的設計,初步有些成果,借此總結下自己設計時的步驟與方法。文中每步穿插當時設計的例子,希望可以更易理解,例子的原型圖如下。
設計中經過多次反復,但總體可以歸為以下3步。 1.分析數據 元數據的維度即數據的各屬性度量,比如二維平面上的點的屬性是<x,y>,它的維度就是x坐標軸與y坐標軸。一般需要可視化的數據會有很多維度,分析清楚各維度及其關注度是最終把數據清晰表達的前提。過多的維度會加大可視化的難度,因為“想聊的故事太長了,反而就都沉默的笑著”。當然一直沉默就可能丟工作了,所以可以嘗試從二維到 三維、加入顏色、形狀等表現維度,如果真的覺得極限了,就應該考慮信息過載問題了,回頭試著刪減非必要的信息維度。 本例中的元數據是案件,維度有時間、類別、所在部門、前后案件。 元數據間關系,多數關系都與元數據本身的屬性有關,也就是說,可以在一個維度上判斷出數據間的關系。 案件的開始結束時間,可以知道各案件的前后關系。根據案件的前后案件,可以把案件連接在一條流轉線上。 數據規模,往往需要采集真實數據,以便確定圖形的容量、坐標刻度等。 幸好例子中的數據量不大,上圖是最復雜的流程了。本例的可視化任務主要難點在關系上的表達。 2.匹配圖形 西喬如是說:它涉足制圖學、圖形繪制設計、計算機視覺、數據采集、統計學、圖解技術、數型結合以及動畫、立體渲染、用戶交互等。相關領域有影像學、視知覺。空間分析、科學建模等。 不過,幸運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成熟的圖形可以借鑒了。比如以下兩個(本文的例子是它們兩個的綜合)。
Interactive History Timeline
Flowing Data 如何確定采用哪種圖形模式呢?這要從數據出發。確定哪個維度最重要,是應該首要表現的,這個維度往往決定最后采用的圖形模式。當你在腦中對圖形有個預期后,如果覺得從空白開始太難,可以上網看看,或回想自己使用過的軟件有無類似這種概念的表達。 在時間、類別、所在部門、前后案件4個維度中,根據業務分析得,前后案件是最重要的,但在這個業務中湊巧的是,時間與前后案件有很大關聯——前后案件是無縫相接的,前一案件的結束時間是后一案件的開始時間。最后決定將時間與前后案件聯合作為第一維度考慮。確定這個基調后,我參考了一些圖形,如下圖。
Chrome Developer Tools Resources
After Effect Render 最終我做了個艱難的決定,選用timelines圖形,同時兼容了flowing圖形!細心點還會發現,我山寨了chrome的樣式。 3.優化圖形 在這個任務中,圖形經過我的很多次修改。下圖是一次修改前后的對比。
所做的修改主要有: 縱軸去掉一行一個部門(公訴、偵監、反貪等稱為部門)的標識,改用同一顏色隱式表達。如此的考慮是,了解檢察院業務的用戶看到案件類別就能知道它屬于哪個部門,而且少了部門后,單位區域更清楚——上下級單位的案件流轉是很受關注的。 原文:http://xoxpirit.com/2010/11/10/data-visualization-guide/ |
- Oct 10 Wed 2012 11:33
如何進行數據可視化設計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