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師的強項是什么?(一) -網上推廣
|
|
|
作為一個非設計出生的研究思路偏向的設計師,帶著少了設計師自戀和自憐的眼光,我記下最近一年來感受到的交互設計師的尷尬。
1、交互設計師就是出界面的,但卻不能做美工也不能寫頁面代碼 我不想偷換概念,所以先說清楚在我的概念中什么叫做“界面”,這里的界面指的是,高保真界面,俗稱仿真車模,看起來100%跟真的一模一樣。這句話更多是我從設計外部門聽到的,通常他們搞不清咱們內部的WDVDURUIUE一溜繞來繞去的概念,而是從產出物來定義一個角色,交互設計師的出現往往代表著會拿出界面,但在深入打交道后他們才發現原來交互畫出的界面也比他們好看不了多少,黑白框、空內容、隨意的交互細節。而且原來到真的換個顏色時,跟交互說也不抵事,更別提要修改下某個css了。原來設計外部門人員的概念當中的實實在在的產物,沒有一個是交互能做的。而交互設計的產出物只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交付物而已。 也就是說,交互設計師的產物并不是商業價值的直接載體,充其量就是寫想法。要真的干活還得讓其他角色來幫忙。
對此我的想法是:在一個產品的生產流程中,其實只有非常少的角色能直接接觸到產品,例如PM例如SQA再例如大老板都不屬于此列,對于一個角色是否重要是否牛逼,跟他是否直接產出最終產品,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會跟他是否直接影響產品的關鍵方面會有非常大的關系。簡單的說,如果你的想法只是來決定這個產品中的某句話是否該帶句號,某個色塊是否用綠色或藍色,可能就會顯得沒怎么重要。需要澄清的一點,我并不認為文案的細節、風格的細節不重要,而是在于設計師的想法,如果我們自己把想法縮小到如此的細節、片段而不從整體、未來來考慮我們的作品,那么別人只從這些細節來判斷我們的重要性,又何錯之有?
細節很重要,但如果只有細節,那就只能是細節。 正如,溫飽很重要,但如果只有溫飽,那就只能是飽了,其他的淫欲啊安全感啊自我實現啥啥的,就別提了。
2、交互設計師要設計流程,在一定的業務流程的范圍里 這是常常看到的場面。 設計師:“為什么要讓用戶綁定手機?他不想綁怎么辦?多一個綁定的過程就多了很多出錯的可能性!” 某業務部門:“這樣更安全!而且后續如果發生了糾紛我們可以&……*……*&” 產品經理:“這樣能有更多的手機綁定用戶,正是公司想要的!” 業務分析師:“原有的業務就是這樣的!要改,就有很多相應的地方都要改,估計底層也要考慮是否。。。” …… …… 似乎要設計某個流程,并不僅僅要考慮到用戶的操作習慣。而我了解到不少公司的工作流程中,交互設計師在業務流程被決定后才開始做設計。 “限制太多了!”“這些限制都是我們無法打破的!” 所以所謂的“流程設計”只是非常小范圍內發揮的流程設計。╮(╯_╰)╭對此我的想法是:任何的工作都必須考慮到歷史、現狀以及未來這三方面的成本。事實上對于產品經理或者在流程設計的更早環節的角色而言,他同樣面臨著很多的限制。“限制是客觀存在的”,如何突破這些限制,實現性價比高的結果,才是設計的價值。其中有很多創新的需求、創新的解決問題、創新的高峰體驗,都是設計師需要去發揮的地方。從流程上我們可以讓交互設計師不斷的接近流程設計的上游環節(在支付寶,交互設計師在需求概念階段就已介入項目),但限制會一直存在,會有多個角色來從多個角度來提出權衡的方案。 所以,還會要求設計師一個額外的通用能力:預見和說服,當你看的比別人遠,你才能想的比別人深。當你的想法能被很好的傳達和接受,才可能會轉化成為真實的產品推動力。這倆項能力并不能單獨剝離出來由其他角色來輔助設計師,而必須由設計師自身來達成。
還有幾點尷尬,后面繼續講,累,看會兒書先。
3、交互設計師也得考慮產品,咱們得做產品設計師做的事情 4、交互設計師不能不懂研究,簡單的測試你得會 5、交互設計師要為項目的整體設計負責,在設計過程中要“管理”項目團隊
原文:http://ued.alipay.com/?p=715
|
page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