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很敏感,寫這編的時候一半是熱血沸騰,一半是冷汗直流.點公開還是隱藏時猶豫了將近兩個小時.最近被人評價為越來越奮青.那就著這個評價大膽的奮青一把.本著有位同學說的要死鳥朝上寫出來等待討伐.
大概是04年吧,全中國開始熱炒Web2.0,跟隨著這個三個英文字母加帶小數點數字的名詞雀起,所謂的用戶體驗也雞犬升天.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成為一個互聯網界帶著神秘且高貴的職位.一個個的設計師及產品經理開始帶著改變人們"生命"的使命,以救世主方式出現.高喊著"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成立起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個UED(用戶體驗設計).
看上帝笑了!看中國互聯網的UED.看中國的交互設計師們,他們不知道怎么去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只知道這是個美妙且高尚的詞匯.拿著上帝那要來的上方寶劍耀武揚威.可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卻始終保持著這群人最敏感及最容易跳起來的以商業結果為中心.當這群人們拿著這把劍去和互聯網公司的老板說話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握在手里的是一只咸魚.
于是UED們開始想著如何脫穎而出,變著法的去找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是有商業結果的.于是UED們開始想我們不能老是一直被動著響應產品設計(簡稱PD)們的需求,100%的精力都放到他們的“商業目標”驅動的項目上,試著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去做產品.于是產品就鋪天蓋地的來了,一個個的產品似乎創意都不錯,可見鬼的是沒有一個能拿到老板們想要的money,于是有人想通了.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老板嘛,非要有money才信服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多么的矛盾啊.諷刺的開始,諷刺的變化.
看看UED們怎么有這個過程的,故事又開始了.想聽下去嗎?不想聽我也說~!
“某某設計師覺得XX項目有很大的問題,于是做了一個分析想進行改進,結果發現這個產品上的模塊居然是不同產品線的,分別不同的PD負責。為了推動我的設計,需要找好幾方進行溝通。根本無法估計這樣改動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可能直接會損失幾億哪,你怕不怕?”
有人說:“你覺得那個東西很難用?那就對了。我們不是不想改啊?方案都出了好幾版了,同樣有上面的問題,可是咱沒資源呀,溝通資源?你知道要牽涉多少部門嗎?改?!算了吧,放著吧同志,于是就一直保持“難用”。”
還有人說:“哎呀,干嘛這么麻煩,放左邊與放右邊有什么區別,花2個小時能給我們賺多少錢呀?啊?不能賺錢?敗家玩意,一邊涼快去."“另外一個同學稍稍幸運點,他比較能折騰自己做產品,一直往上溝通直接找負責人。累的吐血的寫出了自認為完美的MRD與PRD,所有人都信服的豎起大拇指,這個創意太棒了。
不過?這個東西不如和某產品結合的來做吧。直接交給負責這個產品的PD好了。欲哭無淚的結果。操他媽的結果!那我算什么,可憐的母雞?下完蛋你們拿去做“荷包蛋”嗎?我們不是不通情理,不是不懂是非。就是通情理才認為你們都能講道理,是懂是非才不會奮起拍桌子罵街。問問他們原因吧,沒關系我們再通情理點。答復是這個創意不知道能不能帶來商業價值,PD們背負著沉重的考核壓力,俗稱KPI。你有嗎,要做也行!你背KPI去做PD吧,別做設計師了!操!沒錯我沒有!操!沒錯我不是PD!操!那這個創意不要做了!!故事又開始了,想聽下去嗎?不想聽!我照樣說,記得香山飯店嗎?認識貝聿銘嗎?當中方改了香山飯店的設計后,貝老頭拍桌子罵街說:以后不要讓我給中國設計!”于是有人分析,所有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資源、組織架構、溝通”問題!原來每個設計師都有悲哀。貝老頭的事也是中國設計界的悲哀.或許在這里他們不尊重設計這兩個字吧?反問難道互聯網的交互設計最終的出路真的是成為PD嗎?
看看原來是這樣:設計方案存在潛在的風險,投入大產出慢,沒有直接的商業價值; 而且開發資源緊張,無法投入,多方溝通不能順暢推動,七砍八砍手腳全沒了,這個創意就變成了尸體標本,因為沒有手腳。做是可能做出來了,可是活體變成了標本。難道繼續再發起體驗設計改版從頭再來一遍嗎?
看出來了嗎?互聯網的UED們,你們想要以上什么樣的結果?都不要?哈哈那拆到產品組去吧,每個產品下面放些美術資源,放幾個交互設計師,聽產品經理(PD)的!
所以中國現在的UED們結局有以下這么幾種: 1、名為UED實為UI,完全聽PD PM的。為他們的KPI奮斗。你的工作是刷墻和漆匠 2、改名叫設計中心,像特種部隊只出規范和方案,形同虛設 3、UED與PD合并成為產品設計部,最終發現走的是純PD路線與第1種差不多 4、拆到產品組 6、轉職去PD,放棄設計師的理想 5、痛苦探索中....
原文:http://hd8010213.ourhost.cn/article.asp?id=23
|
留言列表